科研动态
NEWS
新冠遗体解剖报告,将为治疗带来怎样的进步?
发布时间:
2020-03-06 11:18
来源:
新冠遗体解剖报告,将为治疗带来怎样的进步?
我国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遗体的解剖终于发布第一份报告。如图:
文章还没有正式出版。
我认为,这次的解剖主要发现是,肺部分泌的粘稠黏液,不能顺利咳出,采用呼吸机反而会进一步把黏液推向肺的深部,导致肺容积进一步减少。因此临床上这两天采用吸痰器后,危重症患者的情况都有所好转。
第二个发现,从病理上看,肺纤维化及实变轻于SARS。这个不同,也许是相对于SARS,COVID-19病死率要低一些的原因?
仅仅1例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解剖已经有所完成,到目前,已经有9例了。等待数据的整理。
病理解剖,会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方案。比如呼吸机改为吸痰器,就是一例。另外一个,就是肺部的大量黏液。要解决两个问题:黏液从哪里来的?怎样化解?
呼吸道黏膜浆液腺与黏液腺,前者分泌稀薄清亮液体且具有消化酶,后者分泌粘稠液体、分泌物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COVID-19是浆液腺的功能破坏吗?或者黏液腺功能亢进?弄清这个问题,应该说对救治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很多突然转危重然后去世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就与这个痰液有关。
对黏液,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比如支气管扩张剂,比如黏液溶解剂。
糜蛋白酶,可以切断肽键而分解蛋白质,把浓痰稀化。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羧甲司坦和沐舒坦。
羧甲司坦
黏液稀化,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分泌,可使黏液中黏蛋白的双硫键断裂,使低黏度的涎黏蛋白的分泌增加、高黏度的岩黏蛋白产生减少,降低痰液粘滞性,有利于痰液排出。
沐舒坦
成分是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的衍生物。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的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