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NEWS
Cell:1%的人光吃不胖?秘诀就是“消瘦基因”
发布时间:
2020-06-04 11:22
来源:
Cell:1%的人光吃不胖?秘诀就是“消瘦基因”
为什么有些人喝水都发胖,有些人大吃大喝依然很瘦,难道真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宠儿”?
其实不然,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一项研究发现,1%的人只吃不胖,是因为他们体内一个名为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基因在抵抗体重增加中起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于5月21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肥胖的遗传学,只有少数研究了人类或动物模型中苗条的遗传学基础。为此,本文这项新研究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关注肥胖个体的危险因素,而是从研究苗条的人开始。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分析了欧洲爱沙尼亚生物银行(Estonian Biobank)的数据,其中包括47102名年龄在20至44岁之间的人。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健康瘦弱人群的DNA样本和临床数据(该人群处于BMI最低水平的6%,通常BMI小于18)与体重正常的个体进行比较。结果发现,ALK是可能调节瘦身并在抵抗体重增加方面发挥作用的关键基因。
据了解,ALK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通讯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ALK基因的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有关,以致癌基因闻名。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ALK基因中发现了两个特定的变体,它们与已知的癌症驱动突变不同。
当研究小组在果蝇和小鼠中敲除ALK基因时,两者都对饮食引起的肥胖症产生了抗性。在遗传性肥胖小鼠模型中,ALK缺失还与体重增加减少有关。即使ALK基因敲除小鼠的饮食和活动水平与正常小鼠相同,它们从幼年起仍然表现出较低的体重和体脂,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成年。
左侧是ALK基因正常的小鼠,右侧是ALK基因缺失的小鼠。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ALK缺失导致的消瘦,并不是因为吃的少了,而是因为热量消耗增加了。进一步研究发现,ALK基因在下丘脑中高表达,当ALK基因被敲除之后,会促进交感神经产生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身体燃烧脂肪,消耗能量。
所以说,我们胖,可能是因为缺少“消瘦基因”!(这里不接受反驳)
这些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针对ALK的疗法,作为对抗肥胖的未来策略。该团队还计划进一步研究表达ALK的神经元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调节大脑,从而平衡新陈代谢并促进瘦身。
现在,ALK抑制剂临床上已有应用,用于治疗癌症。未来,ALK抑制剂或许还能用来减肥,光想想,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猪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