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NEWS
最新!新冠疫苗接种指南发布,符合条件的人快去打
发布时间:
2021-04-04 08:59
来源:
3 月29 日,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可以说拉开了新冠疫苗大范围接种的序幕。
时间倒回到1 年前,甚至半年前,普遍的民意调查都是全民热盼新冠疫苗。可是当疫苗真的来了,真的多了,却有不少人犹豫了。
疫情的变化,以及网上各种真真假假的疫苗信息,让很多人面临这样的灵魂拷问:「我现在还用去接种新冠疫苗吗?」
这版正式的,来自于国家的新冠疫苗指南,也是在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整体结论很简单: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每一位读者,都去接种新冠疫苗。
关于「要不要打新冠疫苗」,你也许有很多疑问,别急,我们来一一解答。
国产新冠疫苗安全吗?
从来没有一种疫苗的研发上市是在这种全民关注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14 亿国民眼睁睁看着新冠疫苗从无到有一点点走成了今天的样子,成了完全没有隐私的明星疫苗。
超长的酝酿准备时间里,有多条不断在变化的接种意见,还参杂了些不实消息,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和担心。
但实际上,国产疫苗单在国内已经安全接种超过了1 亿剂次,极少被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
由于我国强大的疫苗研发能力,现阶段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三种不同工艺新冠疫苗并获批使用(附条件上市/紧急接种)的国家,这一点非常值得骄傲。
第一种:研制企业为国药北京所,国药武汉所,科兴中维和康希诺。疫苗工艺为灭活。接种剂次为2剂。免疫程序为2剂,剂次间间隔大于等于3周,建议8周内完成2剂接种。临床研究阶段(截至2021年3月29日)为III期。
第二种:研制企业为康希诺。疫苗工艺为腺病毒重组。接种剂次为1剂。免疫程序为1剂接种。临床研究阶段(截至2021年3月29日)为III期。
第三种:研制企业为智飞龙科马。疫苗工艺为重组亚单位。接种剂次为3剂。免疫程序为3剂,剂次间间隔大于等于4周,建议6月内完成3剂接种。临床研究阶段(截至2021年3月29日)为II期。
上述三种疫苗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一定阶段的Ⅱ期或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并且除中国外多个国家都选择了上述的其中一种紧急使用,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
简单来说:接种本身并不会给健康带来明显负面影响。
有人可能会问:我看到过新冠疫苗接种后死亡的报道,这怎么解释?
这里要注意,接种疫苗后死亡不等于接种疫苗造成了死亡,也可能是随机事件(例如吃了饭后出车祸去世,不能说是因为吃饭造成了死亡)。
全球总接种新冠疫苗剂次目前接近6 亿,如此巨大的接种量,接种后肯定会出现包括死亡在内的任何结果,这些结果多数跟有没有接种疫苗是没关系,是本来就会发生的。
如果真能确定疫苗接种后直接导致了死亡,这么多接种人,发生如此恐怖的结局,也不是哪个国家哪个组织能够隐瞒的。
当然,副作用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例如轻微发热、肌肉疼痛、身体疲劳等等,坚持一下都能过得去。
目前,新冠疫苗都是国家财政买单,我们免费接种,不仅安全性有保证,也没有经济压力。
新冠疫苗有保护效果吗?
这个问题跟疫苗的安全性还不一样。安全不安全,我还能从接种过的三舅家表弟那里打听看看。是不是能保护自己远离新冠,这会儿验证不了。在中国现在找到个新冠患者比找到没接种疫苗的人可难多了。
尽管我们的疫苗技术路线跟欧美用量最大的疫苗不一样,但也有很多国家采用或者部分采用了中国疫苗,我们的疫苗上市前也有海外试验过程。
上面提到的三种疫苗的总体成功率都至少有60%,北京所研制的疫苗成功率则高达79.34%。
尽管由于观察试验太短,我们还不清楚接种到底能维持多久的帮助,也不清楚未来病毒发生变异后,疫苗是不是还能通吃。
但在当下,没有比这个更好更简易的办法让自己在病毒面前更安全。
疫苗没有那么危险,不花钱,还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保护。这么算起账来,接种新冠疫苗并不亏。
国内疫情都平息了,还需要接种?
和国外不一样的是,中国当下的新冠疫情非常平稳,大家也都恢复了正常生活,感觉并不危险,那是不是就没有必要接种疫苗了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完全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那新冠疫情确实不危险了。
但是一个人关在家里容易,一群人都关在家里就比较难,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关起来就没有办法正常运作了。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将会长期陪伴人类,每一次出行,每一次货物运输,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风险。
隔离入境人员,对进口货物进行检疫,确实有助于疫情控制,但对于国家来说,不仅成本高,也不利于交流和发展。
而疫苗是希望,越多的人接种疫苗,就越是在建立安全的环境。
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每个接种的人之间会形成一道「免疫网」,保护那些因为疾病或特殊时期无法接种的人,也保护我们每个人真正恢复到「正常生活」。
不知不觉,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数量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超过1 亿支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接种给了中国居民。
1 亿看上去不少,可是跟我们的人口基数、疫苗生产储备能力比起来,也并不多,多数新冠疫苗需要接种两剂,因此真正覆盖的人群还不到1 亿。
「我现在还用去接种新冠疫苗吗?」这个灵魂发问,不单单是在问你,是在问我们所有人。
如果你有机会报名接种,我们的建议是:符合接种条件的每一位读者,都去接种新冠疫苗吧。
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大家,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关于新冠疫苗的其他说明:
目前,各地区已经陆续开始疫苗的报名登记工作,但大多不太能自由选择疫苗种类,不同疫苗类型,需要接种的剂次也不同,在接种时间上可能稍微有点儿麻烦。
不过也不用特别担心,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通常「能晚不能早」,疫苗剂次间间隔稍长一些,可以诱导更好地免疫反应,也就是产生更多抗体。如果接种时间影响了正常计划,及时补上就行了,不担心效果变差。
至于那些接种新冠疫苗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限制,大多都很无厘头,不需要遵守。
在第一版的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还明确了很多大家关心的细节热门问题,例如具体谁适合打,有什么注意事项,接种后意外怀孕怎么办……
我们梳理了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比较长:
一、疫苗种类
主要分为三种:灭活疫苗(Vero)、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
二、推荐免疫程序
1. 适用 18 周岁及以上人群。
2. 接种剂次和间隔
-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 细胞)接种2 剂;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 3 周,第2 剂在8 周内尽早完成。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 剂。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 细胞)接种3 剂;相邻2 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 4 周。第2 剂尽量在接种第1 剂次后8 周内完成,第3 剂尽量在接种第1 剂次后6 个月内完成。
3.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三、其他接种有关事项
1. 迟种补种
对2 剂或3 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2.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 天。
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3.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4. 疫苗接种前后,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
5.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
四、特定人群接种建议
1. 疫苗对60 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暂不推荐18 岁以下人群接种。
2.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3. 育龄期女性不必因为接种改变生育计划;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4.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5. 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 个月后接种1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