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NEWS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最新发布!
发布时间:
2020-09-03 10:02
来源: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最新发布!
高血压部分内容节选
我国高血压患者群庞大,历年的调查均提示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上升态势。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
一、高血压危险因素
(1) 高钠、低钾膳食 :现况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 g, 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依旧高于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2) 超重和肥胖 :随着BMI的增加,超重者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16 ~ 1.28 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为显著,尤其是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更为密切。
(3) 饮酒 :我国18岁以上居民饮酒者有害饮酒率为9.3%,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SBP下降3.31 mmHg,DBP 下降2.04 mmHg。
(4) 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升高血压,此类人群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
除了以上危险因素外,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来大气污染与血压的关联性也受到关注。
二、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SBP每升高20 mmHg或DBP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倍增。
血压水平与心衰的发生也存在因果关系。高血压主要导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如果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也可发生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高血压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房颤-脑栓塞构成一条重要的易被忽视的事件链。长期临床队列随访发现,随着诊室血压水平升高,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诊室外血压监测研究也证实了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与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24 h动态血压水平、夜间血压水平和清晨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更密切、更显著。近年研究显示,反映血压水平波动程度的长时血压变异也可能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相关。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比值为(5 ~ 8)∶ 1,而西方人群为1 ∶ 1。因此,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病。
以上内容摘自: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等.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