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NEWS
哈佛最大规模随机试验:晚饭吃太晚,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增加糖尿病风险!
发布时间:
2023-02-03 11:00
来源:
哈佛最大规模随机试验:晚饭吃太晚,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增加糖尿病风险!
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早餐往往吃得匆忙;午餐时间又很短,几乎外卖或者食堂了事;到了晚上,加班又是常有的事,就指望着下班好好吃上一顿来消除一整天的疲惫,有时甚至还想点个奶茶庆祝一下顺利完工。于是乎,晚餐吃得越来越晚、越来越丰盛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一篇发表在JCEM的研究表明,相比18:00吃晚餐的志愿者,22:00吃晚餐的志愿者机体葡萄糖峰值水平会升高大约18%,其整夜燃烧脂肪的量会下降10%。
晚餐对夜间和次日早晨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图片来源:J Clin Endocrinol Metab)
如果说就餐过晚(这里指晚餐)仅仅使人添了“两斤肉”的话,倒也无伤大雅。然而近日,权威医学期刊《Diabetes Care》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晚餐时间过晚会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晚餐时间和糖尿病风险的最大的基于人群的随机交叉研究。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
参与者在禁食8小时后,分别在两个晚上服用葡萄糖饮料,以模拟晚餐。随后,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组参与者在2小时内(每30分钟一次)的葡萄糖耐量,以及MTNR1B G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差异。
实验开展模式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
令人惊讶的是,晚吃晚餐导致胰岛素AUC(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6.7%,葡萄糖AUC升高8.3%。即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不同晚餐时间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结果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
研究人员发现,在MTNR1B基因的三种基因型 (CC、CG、GG) 中,G等位基因越多的受试者葡萄糖代谢越差。这表明褪黑素受体的高表达损害了胰岛功能,增加餐后血糖。
不同MTNR1B基因型受试者的餐后血糖和餐后胰岛素水平
(图片来源:Diabetes Care)
总而言之,“晚饭夜宵化”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缺陷会导致餐后血糖飙升,而这种胰岛素分泌缺陷很有可能是褪黑素水平升高引起的。同时,MTNR1B基因的G等位基因是一种2型糖尿病风险等位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越多的人也更容易因吃宵夜而损伤胰岛功能。
也就是说,吃宵夜还能吃出糖尿病来?那么,为了健康,晚饭究竟要何时吃才最正确呢?
从内分泌和消化角度考虑,晚餐的最佳进食时间应当是17:00~19:00,晚上9点以后应避免进餐。同时,综合国际上关于晚饭时间与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癌症等)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多建议晚上七点前吃晚饭对身体最为健康。
所以,诸位干饭人,晚饭不仅要少吃,更要早吃!如果由于加班等原因吃的晚了,请迈开腿儿、别着急睡,待肠胃消化的差不多了再“躺平”对身体更好哦~
文本内容来自临床营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