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节奏来了 今年"保健品"会成为焦点吗?
发布时间:
2020-05-08 11:11
两会节奏来了 今年"保健品"会成为焦点吗?
据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20年5月22日在京召开。
又要进入“两会时间”,“保健品”会成为热议焦点吗?
Sure!
汇总了近期部分代表委员的观点如下:
浙江省人大代表王素梅: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该好好管管了
王素梅认为,要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欺诈销售,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首先需要加大执法查处力度,还要形成覆盖全面的网格化立体监管体系,对保健品企业建立企业数据库和信用记录,对曾参与恶意欺诈的从业人员实行职业禁入。
建议,要大力加强末端治理,街道社区对种种打着免费体验旗号的推销行为要提高警惕,严加限制。同时,社区也要尽可能邀请权威部门举办保健消费讲座,提醒老年人警惕各种消费陷阱。
政协委员丁一建议 加强老年人保健品销售市场管理
丁一建议,认真排查,去伪存真,对从事保健品的销售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建立档案,实时监管,以防鱼目混杂,给一些不法商贩制造可乘之机。监管部门加强属地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协调一致行动,共同处理在一定的区域内相继出现或同时存在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为保健品市场打造一片净土。建立问题保健品公示制度,定期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问题产品和违规违法行为难以藏身。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逐渐了解食品、保健品、药品三者的区别,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彦红建议:规范养老驿站服务 禁止站内推销保健品
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彦红带来“关于规范养老驿站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对于规范养老驿站建设,刘彦红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第一,对老年人口的分布进行调研,在老龄人口密集的地区建设养老驿站,解决老年人用餐、娱乐、养老问题。
第二,规范养老驿站价格收费。
第三,规范养老驿站的服务。按照老年人数量配备足够的服务人员,禁止在驿站内推销保健品,并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规范服务时间。
重庆市开州区政协委员胡亚玲:关于保健食品市场监管问题的建议
重庆市开州区区政协经济界委员 胡亚玲
下面我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保健食品监管问题作简单介绍。
一、保健食品监管现状及难点
目前保健食品营销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专业化。以会销模式开展经营活动。会销团队内部组织分工严密,推销整体策划,专业课程指导教学,大多直接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或分销商合作。二是隐蔽化。为躲避执法监管,会销组织全面改变营销策略,从传统的会议营销模式转变为健康沙龙、养生咨询等科普服务,现场均不涉及任何跟所售产品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通过营销员登记老人信息,采取电话回访、上门推销试用装、节日拜访等形式获取老年人信任,从而完成销售,隐蔽性极强。而我们监管难点主要体现在会销人员与监管部门经常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采取各种方式逃避检查、隐藏证据:一是打时间差。利用监管部门上班前或周末的“空挡期”进行宣传授课,监管部门上班后,就放一些养生知识小视频,或者是网络歌曲和革命歌曲,组织参会人员搞活动。
二是打游击战。部分会销场所开一段时间后,又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会销活动,并且相对隐蔽,监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其行踪。三是打运动战。有的将老年人拉到旅游景点搞一日游或几日游,在运动中宣传产品,预定后回来提货或送货上门。四是搞人员管控。前期对参会人员进行全面熟悉,在正式进行产品宣传销售时,不熟悉的可疑人员很难进去,中青年更是不让进入,给执法人员取证设置屏障,我们曾想法找老年朋友做线人,但是由于办案证据固定需要一定技术手段,而老年线人采集的证据往往达不到办案要求,证据固定成为我们监管的一大难点。五是搞狡兔三窟。会销现场不放宣传资料、不放产品,所有虚假宣传都在“家访”中进行,让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找不到物证。同时,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在查处一些违法行为案件时,我们的消费者往往与经销者保持攻守同盟,不愿意说明真实情况或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让执法人员陷入调查困境。
二、我区保健食品监管推进成效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乱象和整治难点,我局高度重视,近两年来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创新工作思路,保持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我们主要采取了六大措施:一是抓宣传,我们制作了宣传视频片,在各经营店循环播放,通过以案说法增强经营者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建立预先赔付机制,每个从事保健食品经营的店交预先赔付金2万元到区消委会,在其停止经营时退还;
三是规范经营行为,要求经营店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经营店在显眼位置张贴明白消费提示牌,规范店内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明码标价规定、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五是严把准入关,对保健食品经营开展实地审查,对原经营范围中涉及保健食品经营而实际未从事经营的,责令其进行变更登记;六是建立台账,实施动态监管,同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形成对接,加大对酒店、宾馆等会销场所检查力度。通过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查处案件4起,罚没款34.02万元,我们查办的“徐某虚假宣传案”,入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0大典型案例,并在总局“百日行动”典型案件交流大会上发言。大部分通过会销模式的保健食品销售关门或者转移出开州,此类消费投诉举报大幅减少,目前城区内的保健食品专卖店从高峰时期的50余家减少为目前的6家。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保健品会销问题有着的复杂社会性,由于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手段的局限性,仅靠市场监管部门单打独斗往往是“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为此我们建议探索社会共治新模式。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主要由违法会销虚假宣传造成,建议上级出台规范会销的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媒体作用,在帅开州APP、开州新闻网、开州日报、开州电视台等平台进行保健食品知识、安全消费提醒,开展广场、街镇集市现场宣传咨询活动,走进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社区活动中心、学校等开展讲座,树立人们正确的养生保健及消费意识。
三是倡导关爱老人。建议相关部门开展系列关爱老年活动,加大年轻子女教育引导,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精神,给老年人更多温暖,不给不法分子预留空间。建议发挥学校作用,向学生广泛介绍保健食品知识,由学生将知识扩散到每个家庭。发挥医院作用,建议在医院设置保健品宣传专区,扩大知识影响。发挥老年协会作用,加大警示教育,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四是构建防范网络。同社区村委建立常态性联络机制,第一时间掌握以会销、体验式消费形式推销保健食品的线索,形成快速联动,联防联打机制。发挥老年群体作用,培育一批文化水平高、素质较好、具有一定威望的退休老年人作为志愿者,及时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解决证据收集难的问题。应对新动态、新转向,建议建立市场监管、公安、城市管理、农业农村、民政、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组成的联席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