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两会重磅提案:将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范围
发布时间:
2020-06-08 11:09
2020两会重磅提案:将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范围
“近年来,我国居民慢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挑战。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成为全民之亟需。”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带来了一份名为《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打牢健康中国的根基》的提案,为我国健康管理发展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1
将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范围
缓解经济负担
姚树坤委员建议,可将人均居民公共卫生经费的一定比例(如1/4~1/3)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并将健康管理项目加入医保范围,医保承担部分健康管理费用,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来控制慢病,缓解国家、社会和个人经济负担。
此外,可采用健康管理结合商业保险模式缓解医保负担。政府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促进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机构有效联合,为居民提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重保障,在防控前移、降低风险的同时,打开慢病人群的商保投保市场,对于慢病防控及合理控费有积极作用。
2
引入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
改善居民健康现状
建议指出:虽然我国已经把健康教育、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但目前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亟待提高,其职能远未落实到位。
姚树坤委员指出,可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职能与责任。并建议引入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改善居民健康现状。
一些省市已积极开展健康管理相关活动,例如厦门实行“三师共管(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模式,在短期内实现量与质的双重飞跃。政府采购健康管理服务是解决政府健康管理服务资源配备不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人员不足、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专业性不强的有效解决方式。
3
构建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
应对慢病高发
建议构建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与健康数据监测、健康体检、膳食调查等外部数据源加强对接,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大数据管理,优化健康服务体系。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旨在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在2020年,国家将建成健康服务产业群规模达8万亿,2021年,全国健康养生服务领域将出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峰。健康管理师已经成为健康产业最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健康管理师是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体检医生、预防医学医生、健康教育专家、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体。它跨越医学、营养学、心理学、中医学、运动学、康复学及慢性病管理等多学科。
如果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范围,人们对健康服务项目的消费欲望将大大增加。同时,作为健康服务行业必备的健康管理师证书含金量也会水涨船高。考试将更加规范,报考审核和考试难度很可能会更高。符合条件的考生还是要把握现在的机会,尽早报考!